-
徐梓:《三字经》的渊源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三字经》之所以历久风行,影响所及,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三字经》篇幅不大,全篇仅1044个字,但就是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
二月二:淘气孩子的童谣
二月二,是一个和节令密切相关的民间传统节日,因为在农历的这一天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和雨水。到了这节气,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ZUO JIA YIN XIANG
01陶亢德筹而未办的《文风》杂志
1945年2月7日,时值《风雨谈》出至十六期“小说狂大号”(1944年12月、1945年1月合刊)后不久,有位署名“派克”的作者在小报《力报》报道《风雨谈宣告停刊》。
02叶圣陶播火怀宁堂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917年春至1921年夏应草桥中学时的同学吴宾若、王伯祥的邀请,前往甪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夫人胡墨林亦于1919年7月被聘请为甪直“五高”女子部级任老师。
03靳以与他的文学时代
在靳以辞世60年后,《靳以日记书信集》出版,无疑是对靳以的缅怀,也是对靳以110周年诞辰的纪念。
04濠上漫与陈尚君
听父亲如此一说,就去找朱东润先生的《元好问传》,发现整理书稿的是朱东润先生的学生陈尚君教授,而陈尚君教授的一册随笔《濠上漫与》,恰好就在书桌上,随意一翻,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汪曾祺:“不失其赤子之心”
汪曾祺说:“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事实上,将这一句话当作汪曾祺创作生涯的注脚,也是很妥帖的——当我还是位小读者时,我这么想。后来我成为一名创作者,仍然这么想。
来源:光明日报 | 张闻昕2020/02/26
国士无双秦少游
“东南淮海唯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这是黄庭坚对秦观的高度赞誉。南宋杨万里《过高邮》诗亦云“国士秦郎此故乡”,弥见景仰之情。2019年适逢秦观诞辰970周年,高邮市政府与中华书局合作,影印出版日藏宋本《淮海集》。
来源:文汇报 | 黄思维2020/02/26
“先事而起波”与局外人李小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为人熟知的经典段落,写当朝权贵高太尉干儿子高衙内为了霸占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娘子而陷害林冲,致使林冲从东京发配到沧州。
来源:光明网 | 詹丹2020/02/25
宫立编《李霁野选集》出版
李霁野先生(1904年4月6日—1997年5月4日),出生于安徽霍邱县叶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鲁迅研究专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霁野 著 宫立 编2020/02/25
袁昌英及其大剧《饮马长城窟》
袁昌英以历史题材的三幕剧《孔雀东南飞》一举成名,自此她的名字常离不开孔雀。家乡作者撰述的袁昌英传记,书名即是 “醴陵孔雀袁昌英”。
来源:文汇报 | 陈学勇2020/02/24
楚文化与屈原
近代考古学兴起,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追溯到了差不多一万年前,但荆楚地区的开发,主要在春秋以后。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不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方铭2020/02/24
《收获》刊登路遥《人生》的来龙去脉
路遥的这部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的作品刊登在《收获》上的来龙去脉,却恐怕是令广大读者孤陋寡闻、无从知晓的。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微信公众号2020/02/21
陈子善:从杨绛《倒影集》手稿说起
三十多年后,随着《倒影集》手稿和杨绛与刘以鬯关于《倒影集》出版的往来通信十七通由中国嘉德在香港拍卖,《倒影集》的编辑和在香港出版的过程终于浮出了水面。
来源:今晚报 | 陈子善2020/02/21
西夏古籍,渐次打开
2015年入藏国图的18包西夏文献,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修复12包80余件。“离全部修复已经不远了,剩下的都是修复难度很大的,还要继续研究修复方案,宁可慢一点,也要稳妥。”国图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说。
来源:人民日报 | 张贺 2020/02/21
文学人的“见字如晤”
“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翻译家朱生豪在致爱人宋清如的信中写道。
来源:光明日报 | 陈蔚文2020/02/21
贾母一餐饭里有些什么“料”
贾母是贾府的至尊,她的日常吃喝,阖府都十分上心。“大厨房把天下的菜品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每饭,各房按规矩,还孝敬一些菜肴。
来源:解放日报 | 苗连贵 2020/02/20
追寻复旦历史系老先生们的背影
我入读复旦历史系时,周谷城、周予同、蔡尚思、谭其骧、陈仁炳、杨宽和靳文翰教授等老前辈尚健在……
来源:解放日报 | 读史老张2020/02/20
蒲松龄为什么叫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 (现山东淄博淄川区洪山镇) 蒲家庄人。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微信公众号2020/02/19
凌孟华:“让无言的故纸发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纷繁而复杂,是“一种艰苦的工作,需要耐性细心,水磨工夫”(柯灵)。凌孟华不以为苦,“情愿做些剔抉爬梳、拾遗补缺的工作”。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宫立2020/02/18
钱锺书为抗日烈士译著写序
“李高洁君(C.D.Le Grox Clark)英译东坡赋成书,余为弁言”。弁言者,序言也。钱锺书为什么要给李高洁写序言?不妨从源头上说起。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郑延国2020/02/18
民间文献、数据库与作为方法的总体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各类民间文献的发现、收藏渐成热潮,无论是分布地区、种类还是数量,都大增于前,如“清水江文书”的发现,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
来源:光明日报 | 黄向春2020/02/17
沈从文:我和鲁迅见过面,“并无一语相通”
“余与鲁迅先生,仅在上海时晤得一面,当时系赴一宴会,余与其同桌,然彼此之间,并无一语相通。先生为文,冷诮深刻,为当代文人之所不能及者。”
来源:文汇报 | 陈子善2020/02/17
解志熙:“人不知而不愠”摭谈
少年时读《论语》,开首便是“学而”篇。其首章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来源:《名作欣赏》 | 解志熙2020/02/17
重读《子夜》:金融与现代性
文学批评中,金融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通常集中在历史反映论的层面。然而,比起试图通过表象再现历史真实的欲望,金融在文学作品中还可以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理论与现实的相关性问题。
来源:《文学评论》 | 蒋晓璐2020/02/26重读《狂人日记》:别样的青春想象
狂人对“浪漫主义自我”的超克,是鲁迅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处,为现代中国的青年文化、青春想象提供的重要启示。
来源:《文艺研究》 | 金理2020/02/25重读《西厢记》:春秋,会和与别离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颇负盛名,被贾仲明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凌波仙〕吊词)。
来源:光明日报 | 李简 2020/02/20重读李渔:闲情如何偶寄?
写作乃其生命中最重要之事,这位自学成才的作家,从自身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简明而实用的理论,系统而周全。
来源:解放日报 | 陆春祥2020/02/17